正在阅读:古风弥久余杭城!双千年古镇的这些故事,您了解吗?
分享文章

微信扫一扫

参与评论
0
当前位置:首页 / 文章 / 余杭新闻 / 正文

11文章频道通栏广告.png

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,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,仅管理员可见

古风弥久余杭城!双千年古镇的这些故事,您了解吗?

转载 超级管理员2021/07/22 15:13:25 发布 IP属地:未知 来源:老余杭 作者:老余杭 466 阅读 0 评论 1 点赞

2017年,浙江省首批千年古镇地名文化遗产名单公布,10个古镇中第一个就是余杭街道,也是省内唯一一个双千年古镇。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余杭街道,大禹治水、秦王立县、隋炀帝开凿运河、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等历史故事在这里代代相传,安乐塔、舒公塔、通济桥、刘仙阁、七十二条半弄是历史见证,还有许多传奇故事尚留至今。


日前,浙江电视台《文化浙江大讲堂》栏目将镜头对准余杭街道,通过太炎路、木香弄、澄清巷等三条里弄的故事,向观众道出余杭这座双千年古城,在历史长河中发生的文化故事。


杭州城西约25公里,有东苕溪自天目山脉蜿蜒而来,穿境直达太湖,“共爱霅上风物美,春来清可鉴须眉”宋代诗人梅尧臣描绘了东苕溪两岸的繁华景象,东苕溪之中上段便是古余杭县城所在。

县治之西约十公里,有一娘娘山,山势挺峭,双尖云合,绿树林荫,泉流淙淙,常年不干。据说,大禹治水巡视至娘娘山,见山顶有石穴,维舟于此,“禹历津梁亦已疲,舍舟登山山作枕。 ”故此山又名舟枕山。 而这里又因大禹舍舟登山的传说,被称之为“禹航”。岁月悠悠,老百姓传着传着,便成了“余杭”。

(娘娘山)

余杭这个名字因大禹治水沿用至今,余杭古县城自秦王政二十五年立县,至今亦有2240多年的历史。公元前222年,秦灭楚,境内置钱唐、余杭两县,属会稽郡。在隋唐之际,余杭、杭州地名往往通用。西靠天目山脉、东临钱塘江的余杭,可以说是 “最早的杭州”。


据历史记载,余杭立县时县衙本设在苕溪之南,东汉熹平二年,县令陈浑因南湖水患而迁溪北。后朝因苕溪水患又迁往溪南,就这样或北或南地反复迁徙。直到北宋雍熙二年,县城确定在溪北后,就再也未变,并确立了“溪北为城,溪南为市”的格局。

(南宋余杭县境县域图)

 “问堞知秦过,看山识禹功。”苏轼曾夜宿余杭县城北面的王安石绿野堂,清晨遥望城西的县城城墙与西边的舟枕山,为湖州的老友写了一首诗。他看到城墙的墙堞,感慨秦始皇耗尽民力筑长城和焚书坑儒的过错;望向舟枕山在县城一头屹立至今,回忆起大禹治水挽神州于陆沉的功劳。这一诗句区区十个字,却道出了古县城的岁月悠悠与人文渊源。

余杭街道有多条里弄,俗称“七十二条半弄堂”。店铺开在街上,人家住在弄巷。古镇的家族盛衰、人物故事、俚俗风情,便大都藏匿在里弄之间。苕溪畔便是太炎路,诉说着余杭人,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的童年印迹。悠悠水乡,是章太炎的“摇篮”,是哺育他成长的故土,为了纪念这位国学大师,余杭街道的这条县前街后被命名为“太炎路”。

(太炎路)

在太炎路的东头方井头弄,有一座保存完好的清代宅院吴道台府。吴道台指的是光绪十六年进士吴景祺,后迁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总办、记名海关道。他曾代表清政府与英方洽商芜湖开埠事宜,与驻芜湖英国领事往返磋商,拟订出《芜湖通商租界章程》。吴道台府是他任官后为家乡亲友建起的宅院,至今仍保留着原来的风貌。

(吴道台府)

说起余杭,也不得不提到木香弄,不少市民习惯称之为“医家弄”,坊间传有“上下木香弄,十殿阎罗王,一个孟婆娘娘”的民谣,“阎王”是决人生死的神道,“孟婆”是救人危难的圣者,表达了人们生命系之的仰仗心情。这一句坊间的佳话,描述了当年木香弄里十位男郎中和一位女医家。


这些医家有师从清末名医莫尚古、姚梦兰的叶熙春,中医儿科吴彩扬,清末名医葛载初弟子单懋卿,中医内科姚益华,擅长中西结合的肖守三,中医内科洪梦麟等十余家;“孟婆娘娘”戴章氏是一位民间女医师,略识文字,以祖传膏方配制药膏,专治疮、疖、痈、肿,屡试屡验。

叶熙春曾在余杭行医七年,后赴上海,声震沪上。黄炎培曾亲笔题诗相赠:


中西法治一炉新,日夕辛苦为人民,

江浙农村行一遍,家家争诵叶熙春。

 

小城故事多,而最负盛名的当数澄清巷了。如今,在余杭城内,民间都在传唱着杨乃武与小白菜的故事。

杨乃武出生于书香世家,宅子就在澄清巷的巷口。小白菜原名毕秀姑,因常穿一件绿色的短衫,白色的裙子,被街里乡亲称之为“小白菜”。小白菜嫁给了葛品连,租住在杨家的房子里。杨乃武对小白菜心生怜悯,常教她识字读书,因两人郎才女貌,巷子里便传出了“羊吃白菜”的风言风语。

1873年十月初九,小白菜之夫葛品连暴毙,其母告官,验尸认为是砒霜毒杀,杨乃武与小白菜因此被怀疑通奸杀夫,身陷囹圄,饱受酷刑折磨,最终屈打成招。杨家不服,喊冤告状,1876年,刑部尚书亲审此案,开棺重新验尸,证实葛品连并非毒发身亡,乃得病而死,至次年二月,震惊朝野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才宣告终结,两人获无罪出狱。出狱后的杨乃武以植桑养蚕度过余生。


很多人都以为“澄清巷”是杨案平反而得名,其实并非如此。清嘉庆十年(1805)的《余杭县志·街巷》有载:“自东门向西,其南系城垣,有民居而无坊巷,北为和平坊,为高家弄,为法喜寺,为澄清巷,直通北门。”杨案发生比县志所述要迟七十几年,故澄清巷之名显然与杨案无关。

宁静的小城生活因街头巷尾的代代传唱而始终留有无限韵味。正是小城的那一种平常与不平常揉和在一起,才孕酿成小城独有的风情;正是古城那一种数千年文化积淀与现代文明的谐合,才弥溢成令人心与之相系、情与之相亲的意境。


如今,地处城西科创大走廊核心位置的余杭街道迎来快速发展,沉睡千年的古城,将以更有风韵的模样,伫立苕溪河畔。




已有0人点赞

文章底部.jpg

0条评论

 
承诺遵守文明发帖,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/300

专题

查看更多